比特币铭被扭狂欢一场文曲的数字
还记得那个充满戏剧性的开端吗?2009年1月3日,在比特币创世区块里,中本聪留下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文字:"《泰晤士报》2009年1月3日,英国财政大臣正欲对银行业实施第二轮救助。"这个看似简单的新闻标题,实际上是对当时金融体系的犀利讽刺,也是比特币诞生的宣言书。谁能想到,14年后的今天,比特币网络上的铭文数量已经突破3300万,但其中有多少还保留着当年的精神呢? 让我们先把技术术语放一边,用更形象的方式理解比特币铭文。想象一下,每枚比特币就像一张价值连城的白纸,而铭文就是在这张纸上作画或写字。技术上来说,这是通过Ordinals协议将数据写入比特币的最小单位——聪(satoshi)来实现的。这种操作一旦完成,就会永远留在区块链上,就像在古埃及的方尖碑上刻字一样无法抹去。 现在的铭文主要分为两类:一类是在"数字纸币"上写代码,主要用来发币;另一类则是在上面画画,搞数字艺术品。前者催生了BRC-20这样的代币标准,后者则搞出了所谓的比特币NFT。说实话,当我第一次听说有人花1000万美元买一张名为"Genesis"的数字图片时,我的第一反应是:这些人是不是钱太多了? 在这场数字淘金热中,各种荒诞的故事层出不穷。有人为了一个包含"88888888"的幸运数字区块砸下重金,这让我不禁想起国内那些对连号车牌有着特殊情结的土豪们。更夸张的是,2020年比特币第三次减半后的第一个区块铭文,居然拍出了1.35亿人民币的天价!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老笑话:把蒙娜丽莎画在美元上,到底该算艺术还是算钱? 现在的比特币生态圈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——钱包、交易平台、甚至"铭文即服务"都出来了。币安矿池都赶着来分一杯羹,这场景像极了当年ICO狂热时的样子。我不禁要问:这些花哨的"创新",真的符合中本聪的初衷吗? 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区块链泡沫的老韭菜,我不得不说比特币铭文热潮让我感到似曾相识。2017年的ICO,2021年的NFT,现在又轮到了铭文。每次都不乏有人把这些包装成"区块链新范式",但说到底,不过是为了给投机找一个新概念罢了。 比特币之所以伟大,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去中心化的货币体系,让普通人也能摆脱银行系统的桎梏。而现在,我们却在讨论怎么在比特币上画画、搞收藏?这感觉就像把航天飞机用来送快递——不是不能做,就是有点离谱。 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被铭文热潮裹挟,我只能苦笑。毕竟在金钱面前,很少有人能保持清醒。但我想说的是:当你在追逐这些数字幻影时,别忘了比特币最初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。风来的时候猪都能飞,但总要有人记得:我们最初想要的,不过是一个更公平的金融体系罢了。当比特币变成数字画布
疯狂的数字游戏
迷失的初心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灵猴币登场:一场可能颠覆你认知的数字资产革命
- 东南亚金融变局:Conviction 2025揭示稳定币的崛起密码
- Pendle:DeFi界的瑞士军刀,看不懂它你可能正在错过暴富机会
- 加密货币市场风云变幻:以太坊承压,SOL逆势突围
- 市场突破是春天将至还是昙花一现?
- 揭开BMNR们资金游戏背后的数学真相
- 重磅!川普新政引爆加密市场:养老金入场或催生史上最猛牛市
- 东京盛夏的Web3盛宴:2025 WebX大会深度解析
- 退休资金何时才能真正涌入加密市场?一位资深市场观察者的深度解析
- 市场风向标:BTC空头信号明显,ETH多头格局稳固?
- 退休金投资大地震:特朗普为什么要把老百姓的养老金引向高风险领域?
- WSPN华丽转身:一个小众支付网络的逆袭之路
- 场外交易:那些你不得不防的暗礁
- 加密货币投资遭遇倒春寒:2025年Q2融资断崖式下跌
- 8.10比特币陷入佛系行情 以太坊多头狂欢的背后玄机
- IOST双周动态观察:盛夏里的技术成长足迹
- 辣椒遇上元宇宙!红满坡打造舌尖上的数字革命
- 抓住加密新周期:火币HTX12周年这份金狗清单值得收藏
- 当传统金融遇见数字革命:Solana成为资产上链的新主场
- 香港稳定币遇冷?这5个投资机会你看懂了吗
- 搜索
-